top of page
搜尋
  • sldsec

病的旅程

廖綺華


友人是一個長期病患者,每天要吃多種藥物,久病成醫,他總覺得自己是自己身體的主人,對於醫生的處方,他會有自己的意見,不一 定完全跟從,現在互聯網資訊泛濫,他愛從互聯網搜索有關資料,然後自己擅自改變醫生的處方。這些行為現在很普遍,一般人都覺得這樣沒有問題,為什麼病人不能完全信賴醫生,是醫生不可信,還是病人自以為是?醫患關係是要從新反思嗎?

現在行醫的,一點也不容易,能得到病人的完全信任,更是難上加難。醫生如只懂得醫病,相信以現今的電子科技,很快就會被取替,但醫生的存在,並不是醫病,而是醫人,醫人和醫病不完全一樣,只會醫病的醫生關心的只是檢查報告,病人的血液指數,放射診斷的結果,這些檢查都是重要的,都是幫助病人做診斷的重要資料, 但要把病人治好,不單止需要這些資料,更需要的是要知道病人想的是什麼,擔心的是什麼,還有病人真正的問題和徵狀都是需要醫生很細心的提問,才能問得出來。有些病人為了某些原因,不把自己的問題全部告訴醫生,又或者病人連自己的問題也攪不清楚,結果是繞了一大個圈,才知道病人真正的問題在那裡。

問題的癥結是溝通,溝通是雙方面的事,病人看病前要攪清楚自己的問題,把資料整理好,清楚的告訴醫生,醫生也要有耐性和懂得如果引導病人表達他的問題,這樣的溝通才能有效。說來容易,現實是不容易做得到,醫生看病人的時間通常有限,加上如果病人未能清楚表達自己的問題和感覺,那最終是醫生會為病人安排一大堆的檢查,然後請病人做完所有的檢查後覆診,病人離開診症室後,通常會感到很迷惘,甚至會感到沮喪,有些人會不停的尋找其他醫生,希望找到一個令自己放心和安心的醫生。這心理狀態不難理解,其實醫生開出的檢查基本上都是合理的,只是他沒有處理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需要的醫治不單是肉體的,還有是心理的。

從未生病的人一旦患上了嚴重的病,就有如一個從未出門的人要出門旅行,他要展開一個「病的旅程」。他不知道行程,只知道是要自遊行,沒有一個既定的路徑,他雖然有權利選擇怎樣走這條病路,但他不知道前路將會是怎樣的,有多凶險,那𥚃有陷阱,沒有人可以替他去,他需要的是一個行程設計師,有經驗的同行者,和一個細心和耐心的導遊。

有些病友經歷過大病後會成為義工,成為新症病友的同行者,因為他們有這個病的經驗,這些義工都是一些很重要的同行者。 醫生在這個旅程當中的角色通常是行程設計師,他為病友建議行程,做應做的事,應走的路,導遊應該是為病人安排行程細節,解釋行程的重點,指導病人如何走得安全,走得順利,關懷病人的感受,還在有需要時,成為病人和醫生的溝通橋樑,建立這個互信的關係。這個導遊的角色,通常都是由護理師擔任。

要走好這樣的一個行程,病友最重要是要有好的準備,上網找資料對有關病症的認識是合理的,但對病症的認識並不是要自我處方,或改變醫生的處方,而是要懂得和更明白自己的病況,知道怎樣給醫生正確有用的資料,從而更有效的與醫護人員溝通。醫生和護理師這個行程設計師和導遊也要真心關懷病人的問題和聆聽病人的需要,跟病人有好的溝通,如三方面都能有一個互信的關係,再加上有一個有經驗的病友同行,那個病的旅程便不會太難走。

沒有人喜歡去這樣的一個旅行,但一旦上路了,就要好好的走,不但要走得好,還希望能在旅途中有所得著,一個病的旅程可以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如遇上了,不要抗拒它,提起你的背包,淡定的上路吧。



32 次查看0 則留言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